|
|
|
|
汪六吉(1727-1799)是泾县宣纸业中区别于曹氏家族之外,又一别姓制造宣纸的传人。其创制的“六吉棉连纸”,纸质比曹氏家族生产的传统棉连纸更薄,绵软有韧性,古代摹拓碑版彝器多用此纸,为历代所称颂。一九三五年,在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上,泾县生产的“汪六吉”牌宣纸荣获“金奖”。 据清光绪十九年(1892年)汪氏祖传《西园家谱》记载:“汪大谦,子六吉,生于雍正丁末(1727年),卒于嘉庆已末(1799年),在世七十二年”。据《西园家谱》记载:汪六吉世代在泾县制纸为生。早在元末明初时期,汪氏第七十三世汪衍庆(元致和元年——明洪武七年)“时元末避乱迁宜阳都中郎坑,(即今泾县古坝境内榔村,易名中郎坑)率子孙山之北,中郎之坑,本深技茂,荣泾耀宣”。其子孙为拓展宣纸生产规模,先后在李吉坑、官坑等设立纸棚,盛时纸槽有十几帘,清代书画家杨钧在《草堂之灵?说纸》中写到:“纸墨为书画之命根,墨略逊尚可敷衍,纸则非佳不可。汪六吉纸书画多能合用,其佳者也。”另据地方志记载“清时县东有汪六吉造纸大户,生产颇具规模,其中最有代表的属汪六吉汪姓纸棚,所产汪六吉宣纸品种极佳。”当代书画家钱松岩在其《砚边点滴》中题到:“国画用纸,一般用宣纸重棉,汪六吉的最适用”。“汪六吉”牌宣纸素以精选原料,严格传统法加工制作为善长,宣纸抄造世代相传,工艺独特。生产出的产品具有润墨层次分明,光洁柔韧耐皱,久藏不蛀不变色,实为当时佳纸,宣纸上品。 |
|